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公示公告
新闻中心
南昌市卫生学校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24 11:22

   根据《关于做好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赣教职成函【2020】45号)精神和学校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南昌市卫生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公告如下:

南昌市卫生学校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年来,在市卫健委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主动适应卫生教育发展新常态,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学校被评为十五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学校荣获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优秀组织奖;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护理比赛获得二等奖1名;参加2020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荣获三等奖2个;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铜奖两项;参加2020年全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共获得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根据南昌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编制和发布2020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本校2020年度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南昌市卫生学校创办于1929年,首开江西卫生职业教育先河。前身为江西省立助产职业学校,历经沧桑,数易校名,1970年始更名为南昌市卫生学校,隶属于南昌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南昌市文明校园、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业界称为培养白衣天使的“黄埔军校”,在社会各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美誉度。学校现有一校两区(上营坊校区和坝口路校区),两校区均位于南昌市市中心,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7.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46万平方米。

学校现开设护理、农村医学、助产、药剂、口腔修复工艺、中医护理、营养与保健、康复技术等专业。其中护理、农村医学、助产为江西省级精品专业,口腔修复工艺为江西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药剂为南昌市级重点示范专业。

1.2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学生4299人,从性别结构上来看,其中男生579人,女生3720人。从学历层次来分,普通中专3497人,3+2高职970人。2020年招收新生1280人,2020届毕业生为1447人,全年退学人数68人,巩固率为98.20%。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人),外聘兼职教师85人,生师比为 19.7 :1 。正高级职称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的3.8%;高级职称40人,占专任教师的30.1%;“双师型”教师59人,占专任教师的44.4%;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29人,占专任教师的97.0%;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23人,占专任教师的17.3%。

 

1.4设施设备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训条件。每间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实现全校覆盖,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时  间

教学仪器设备

实训实习

工位数

纸质图书

总值

(万元)

生均值

(元)

总数

(个)

生均值

(个)

总数

(本)

生均值

(本)

2019年12月

1289

2841

536

0.11

63321

13.96

2020年12月

1284

2987

536

0.12

63321

14.73

2020年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纸质图书总数分别为1284.31万元和6.3321万册,学校于2020年对教学仪器设备和纸质图书进行盘点、库存整理,现已完成全部教学仪器设备和纸质图书的登记、造册。2020年度实训实习工位数与2019年度保持不变。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训条件。每间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实现全校覆盖,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等主题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活跃学生生活。深入开展德育、文化课教学改革,将传统学校教育延伸到“志愿服务”、“临床见习”等领域,充分拓展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坚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建立了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专业学习环境,模拟临床工作岗位,加强校内外基地建设,实现“教室如病房,病房即教室”;严把实践技能训练、考核关,开展下临床实习前技能考核,确保实习生人人技术过关,充分保证学生实习安全、避免医患矛盾隐患。校内测试,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课合格率98%、体质测评达标率为100%,较2019年有所提高;应届毕业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达75%。

 

2.2 在校体验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给学生提供案例、设定模拟情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98%,较去年上升1%;专业学习满意度96%,实习实训满意度为97%,与去年持平。同时,学校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发展,每年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购置活动道具、服装等设施,以及活动奖励的发放,确保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目前,学校设有学生会,主要负责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会下设主席团6人和10个部门(办公室、组织部、学习部、生活部、社团部、宣传部、实践部、体育部、文艺部、保卫部),并定期举办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本年度学生活动更加紧跟社会热点,注重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学工处定期开展班主任道德讲堂,讲堂主题鲜明,学生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校学生会保卫部积极配合校保卫处,加大消防安全监管力度和控烟力度,建设平安校园,本年度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95%,生活满意度90%,校园安全满意度95%,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95%。数据基本与去年持平。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团员1213人,团干205人,网上注册团支部74个,完成率100%。2020年按照团员发展程序,发展200名团员。19个团支部被评为五星团支部,22个团支部被评为四星团支部。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全校学生团员团籍进行了整理、整改,并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完善“智慧团建”网络数据系统注册和信息上传工作。及时完成团费收缴,团员组织关系转出工作。围绕“三会两制一课”,常态化执行“三会两制一课”基本制度。12月开展团员民主生活会和团员教育评议,283名团员被评为优秀等级,将于次年3月前完成团员注册工作。团委通过集中和分散,线上和线上的方式开展团课学习, 2020年团委集中开展11次团课。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 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让青春为祖国绽放书画比赛、“抖音初夏音乐节”、“垃圾分类竞赛”、举办“我型我秀”抖音短视频创作大赛、“万家团圆迎中秋·四海欢腾庆国庆”抖音手势舞大赛、首届“阅读悦美”读书节活动,使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和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组织师生参加2019-2020学年南昌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教师张莉萍指导学生万雨欣作品《团扇》获手工艺品二等奖、罗明指导徐盛雷佳敏作品《精忠报国》获书法三等奖、王宏指导学生宋奕作品《丰收》获绘画二等奖、羡葵指导学生龚嘉琪作品《传承红色文化》获展演类征文演讲优秀奖、王燕指导梁少琪和李心依作品《我和我的祖国》获展演类才艺展示-舞蹈优秀奖。

 

2.3资助情况

我校自开展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以来,根据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和《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职学生资助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断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质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实现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在我校更好更全面的落实。完善免学费对象的评定与公示制度,严格把握免学费学生受助条件,保证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严防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发生。加强资金管理,落实审计监督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规范有效。拓宽渠道,通过学生报纸、学校网络、学生资助工作简报、标语、展板、宣传栏、招生简章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2020年春季合计699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4011名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补助金,均为全日制在读学生;2020年秋季合计558名学生享受助学金、3711名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补助金,均为全日制在读学生。

2.4就业质量

2.4.1 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2020年应届毕业生1447人, 就业人数1409人,就业率97%。其中直接就业338人,升学1071人,升学率76.01%,对口就业人数1293人,对口就业率91.77%。

2.4.2 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

护理专业毕业生940人,就业人数922人,就业率98.09%。其中直接就业177人,升学745人,升学率79.26%,对口就业人数841人,对口就业率89.47%。

助产专业毕业生197人,就业人数186人,就业率94.42%。其中直接就业24人,升学162人,升学率82.23%,对口就业人数175人,对口就业率88.83%。

药剂专业应届毕业生145人,就业人数141人,就业率97.24%。其中直接就业23人,升学118人,升学率81.38%,对口就业人数130人,对口就业率89.66%。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应届毕业生35人,就业人数32人,就业率94.43%。其中直接就业23人,升学9人。升学率25.71%,对口就业人,21人,对口就业率60%。

农村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87人,就业人数87人,就业率100%。其中直接就业87人,升学0人。对口就业人数87人,对口就业率100%。

中医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43人,就业人数41人,就业率95.35%。其中直接就业4人,升学37人。升学率86.05%,对口就业人数39人,对口就业率90.7%。

 

2.4.3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

202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为2208元。其中,月平均起薪在1501-2000范围内的人数占比最多。各专业中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低,为2050元,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最高,为2762元。

2.4.4毕业生升学率

2020年应届毕业生升学1071人,升学率76.01%。其中,3+2升学人数266人,高职对口单招录取人数622人,普通高考录取人数183人。

  2.5职业发展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各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我校为医药卫生类职业学校,一方面,医学类的相关专业知识较难,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专业性很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生源基本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尽管如此,学生能在学制要求的期限内完成学业,并顺利完成岗位实习工作。本年度对口就业人数1293人,对口率91.77%,有将近10%的毕业生改变了职业方向,毕业生有一定的转岗适应能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除重视专业理论教育外,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迁移能力。2020年,我校应届毕业生1447人,升学的毕业生有1071人,占总毕业生人数74%。升学成为毕业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现开设护理、助产、中医护理、药剂、口腔修复工艺、农村医学、营养与保健、康复技术等专业,其中,护理、农村医学、助产为江西省级精品专业,口腔修复工艺为江西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药剂为南昌市级重点示范专业。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农村医学专业于2020年9月停止招生。学校坚持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市场调研设置专业,开办男护、乡村医生定向班。调研、论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体系。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公共基础课设置,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并保证开出。公共基础课不仅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中文化知识的需要,也充分对接专业课程学习、岗位工作的需要。语文、英语、人际沟通、化学等课程均改革教学内容、考试与评价方式,使之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契合。

学校坚持校院(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共培的工作路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指导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以临床调研为基础,以临床工作过程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体系“五环相扣”育人模式。遵循“人才需求调查—典型工作任务、核心技能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教材开发”课程开发逻辑,重构了以工作过程为基石、以“职业素养为核心,教学做合一,理实虚一体”为内涵的课程设计。实施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改革,形成“三融三统”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训、实习”三融合,“专业与人文素养、学习与工作环境、实习与就业岗位”三统一,实现教学尽早与社会、专业、临床对接。

学校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将每一门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基础,强基固本,求新求实。强化课程教学规范,定期检查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通过每周集体备课制度研讨、优化课程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督导查课、校领导听课、学生评教评学等制度对课程教学质量严密监控。推动课程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开展“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2020年度,学校教师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三等奖2个,在江西省职业院校线上教学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个;学生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职护理比赛中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学校健全师资管理制度,落实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专业教师进医院实践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梯队建设模式,打造医教双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成为传授知识的“人师”、技能授受的“技师”、生涯指导的“导师”、社会服务的“能师”。

学校构建虚实交互、理实一体教学环境。校内实训中心按功能区域划分,建设临床医学模拟诊室、手术室,护理情景病房、药学模拟药店。实训中心完全满足教学需求,其中内科、儿科诊室、互动显微镜室设备总值均超百万。同时,加强实训中心制度建设,强化实验员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确保了实训教学质量。

教材的选用是根据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按照大纲要求和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布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征订目录征订教材,同时,严格按照市职成处要求和限定,采用国家统编和行业规划教材,由教研室选定报学校审批确定,并及时更新版本。同时,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卫生执业资格考纲,引入临床案例,编写教辅教材;对接临床操作标准,吸收最新技术,编写技能操作手册。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培训”、“临床实践”、“能工巧匠进校园”、“优秀团队培育”四大工程,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教师结构不断改善,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能上课堂、能下病房”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加强对教师队伍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对青年教师、外聘教师、教学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开展各层次全面培训、培养;加强对教师集体备课、临床实践、青年教师培养等重点工作的推动,开展“青蓝结对”培养。2020年组织教师45人次参与省级教师培训,38人参与市级教师培训,5人次参与企业实践。重点抓好集体备课,同时利用教学APP建设网络教师培训平台。鼓励全体教师比学赶超,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争取更大业绩。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

加大教学质量的监控。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学质量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一是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教学督导员坚持执行听课制度,检查教师的日常教学授课计划,进一步加强对外聘教师的教学管理。二是加大学生评教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对老师开展精准式专家辅导听课工作;对于日常听课中发现的讲课水平低的外聘教师,及时开展督导谈话工作,全面夯实教学质量基础;组织全体在校学生通过手机APP校园平台系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评教。

3.42学生管理

2020年根据情况采取两项措施:一是上半年疫情期间学校对住校生实行封闭管理,住校生报到后不允许离开校园。走读生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在家和学校两地往返。班主任早、中、晚各检测一次学生体温,并且在教育云平台实施学生体温日报;下半年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每周学生周末留寝登记、回家请假条制度,新增学生、家长微信报平安制度。节假日学生留宿,学工处都派专人管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二是定期开展班主任道德讲堂。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举行了“劳动美”主题线上道德讲堂活动,同时结合疫情开展了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控疫情的思考和成长”、“心怀责任,勇于担当”、“抗疫精神,敬业奉献”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使同学们政治上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情感上始终将病人当亲人,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专业上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加坚定自己的使命所在。

3.43财务管理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合理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决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3.44后勤管理

今年年初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学校疫情防控相关制度,细化疫情防控措施,排查校内居住人员及物业人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及时做好防疫物资储备,狠抓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建设和管理,组织日常消毒等工作,为学校开学前准备及开学后疫情防控做了大量工作,及时清退校内租赁人员进出校园,逐步对学校进行全封闭管理。

坚持常规工作不放松,及时做好日常维修,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进行。做好日常维修工作,保障安全运行。对损坏的课桌椅、门、锁、窗、水、电进行及时维修,保证校内教学、水、电日常供应。做好卫生管理工作,确保校园整洁。督促检查学校物业保洁员及时清理垃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发动师生积极维护校园卫生,营造卫生、整洁、和谐的校园。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启动了两项重要工程:一是为满足下一步改善学生住宿及办公对电力的需求,学校启动上营坊校区新增变压器工程;二是开展食堂装修改造工作。食堂装修改造工程从公开招标到正式实施,历经一个多月时间,已于12月12日正式开工,预计工期80天,装修改造后的食堂面积由1200平方米增加到1800平方米,将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就餐环境。

做好物品的采购和保管工作,规范校产管理。总务处不断规范物品的采购和保管制度。认真履行市政府采购招投标工作,对学校的各项采购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严把预算关、比价关、审核关、采购关、质量关和决算关。学校需要添的教学用品、办公用品或维修零配件等经批准后,再操作。购买时多了解市场信息、货比三家,同等商品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选择质量好、价廉的购买,并索要正规的销货单及发票。采购的物品及时入库进行登记,物品的领用填写领取单。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总务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整理备案。需报损的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报损。按流程报损多年积压失效的化学药品。

坚持以专项活动为特色,确保取得实效。总务处牵头负责 “控烟履约”、“美丽南昌· 幸福家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测评工作”、“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迎检测评工作”、“垃圾分类”等活动,积极按活动方案开展工作,在各处室的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3.45安全管理

一年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禁毒条例》等法制宣传,组织开展组织全校学生在网上学习禁毒条例,并参与网上竞答活动,切实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群体的识毒、拒毒、防毒能力。

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广播站、横幅、学校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治理法制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活动,进行全校性消防安全生产大检查20余次,查出隐患6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8份。举办消防安全专题讲座3次,与东湖消防大合作,组织开展“一警六员”消防演练,累计培训400余人次。今年续签了维保单位,维保单位每月定期到学校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及时提醒发现的问题,并加以整改。根据检查结果,保卫处对学生宿舍,实验楼,食堂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消防设施设备,器材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更换了分校及家属区的所有到期灭火器,共计60瓶,更新了办公楼、实验楼、宿舍的消防安全指示灯、应急灯,有效地整治了学校人员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消防安全生产环境。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被评为南昌市2019年度优秀综治责任单位。

 

3.46科研管理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我校教师科研水平,加强我校科研队伍建设,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开展好立项课题的研究,扎实推进课题的深入实施工作。抓好教科研的各项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并推荐教师参加省、市各级论文发表。对立项课题进行指导、监督,促其有效的研究。继续做好新课题的申报。2020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8篇、省卫健委课题成功立项1个,课题实施过程监督管理,各类在研课题11个;完成结题1个,其中6个课题在结题中。

 

3.47管理队伍建设

根据事业发展和管理需要,2020年学校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提拔任用了4名同志,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管理力量。

3.48信息化管理

信息中心对各处室信息化需求调研,根据学校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统一规划后形成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采用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的方式,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OA办公、党建、团建、招生管理、学生日常工作管理,实习分配管理,毕业管理、师资管理、科研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多个系统平台,使管理更加制度化、流程化、精细化、透明化。平台集日常办公管理和收发文于一体,实现全校教职工的在线行政管理工作申报审核、公文传阅审批等流程化行政管理工作。

从学生入校的基础信息入手,搭建起了由学生学籍信息、收费信息、资助信息、宿管信息、成绩信息、实习信息等一条龙的学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各处室数据共享,学生数据中心已初具雏形。以教学计划实施进度表为源头,实现了课程管理、师资分配、考试管理、实训管理、教师测评等多个教务模块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教育教学的多方位监管,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将学校物资管理实际工作转变成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以各处室为基础节点,采购办为审核节点,校领导统筹把控为标准,建立了一体化物资管理平台。平台从物资采购、入库、领用、固定资产管理、报废审批等多个环节层层管理,实现了全流程可溯源,采购行为可控的全新物资管理工作。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将德育课程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同时,紧密联系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和工作岗位需求,开展“红色文化”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建设校本德育课程《卫生从业人员法律素养》。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组织师生共同下临床见习。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确保德育课程课时,无减少课时和挪用课时现象。

2020年度德育课时总数一览表(单位:课时)

学期

开设德育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

周课

时数

周数

2019-2020

学年
第二学期
(2020年

上半年)

卫生从业人员法律素养

19级中、高职各专业

2

18

政治经济.职业生活

18级农医专业、口修专业

2

18

心理健康

19级中高职护理、中高职助产

2

18

2020-2021

学年
第一学期
(2020年

下半年)

哲学与人生

19级各专业

2

18

职业生涯规划

20级中、高职各专业

2

18

医学伦理学

18级农医专业

2

18

医学心理学

19级农医专业、口修专业

2

18

 

红色文化

2020级中、高职各专业

1

18

注:2020级护理专业(委托培养大专班)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3周课时数,周数18周。

 

  3.6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2020年来,学校党办在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抓手,以“三化六好”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工作着力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以提升向心力为导向,强化理论武装 

一是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持续用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抓好政治忠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形势政策教育、党史和新中国史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在在强化政治思想学习上持续发力。建立“六个一”习机制,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及党员每天在《学习强国》及《江西干部网络学院》移动学习平台上学习1小时,党委中心组每月专题研讨一次,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季度举办一次党课,每年组织一次党员教育培训,将学习作为一项“硬指标”,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长期遵循。截至目前,学校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1次,党委专题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会议2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知识网络竞赛,开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学习,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制度面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论述等内容,把党委、支部政治思想建设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融会贯通,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学习自觉性,统一了思想,增强工作合力。 三是在在积极开展党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上持续给力。推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在重点难点工作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全校党员学习领会学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的有关文件,对学生返校、教育教学、考试就业等师生关切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防范化解举措和管理实效。抓住在疫情防控一线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校友的感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凝聚起学校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我校卢涛等3名同志被授予抗疫先进个人,德育组被授予“三八红旗集体”。

(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以提升组织力为主线,以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发展思路好、制度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六好”党组织为目标,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为抓手,以大抓基层党建“四大行动”为载体,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大抓党建“三化”建设和“四大行动”,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实施党建“三化”行动提质。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规定,对照《南昌市公立医院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操作细则》四个方面标准化和六个方面规范化的具体要求,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建设要求,学校开展超大支部整顿工作,把离退休支部拆分为两个支部,配齐配足党务工作干部,优先保障党务工作经费,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支部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三化”行动的深入推进,提高了党建工作质量,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攻坚行动。以“1+5+X”社区邻里中心为载体,与社区加强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推动共驻共建。与共建社区搭建区域联动、统筹协调的组织平台,整合共享医教资源,最大化发挥资源使用效率;坚持“以社区为主、为群众服务”的原则,重点引导各项资源向社区流动,在经费、场地及教学、志愿服务、生活设施上为社区群众提供支持和帮助,实现了城市党建是一家,搞好党建为大家的“初心使命”。开展在职党员到上营坊社区报到“六个一”和结对共建活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常态化。全面推行党员到社区报到“六个一”(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党组织生活、与社区干部进行一次座谈、开展一次社区调研、认领一个“微心愿”、当一天社区志愿者、提倡有帮扶能力的报到党员直接联系帮扶一户社区困难群众)。定期组织党员和团员青年定期到共建上营坊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开展义诊、认领“微心愿”等方式,积极帮助社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按照全面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党员全员培训计划。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分年度作计划,强化党性培训和专业能力培训,组织开展赴萍乡甘祖昌干部教育学院学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一段段艰辛的历程、一个个感人的细节,使党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党性修养,提升了党员素质,进一步引导党员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头履行党员义务,打造成新时代合格党员新名片。规范党员发展,加强党员管理。根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计划,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员发展程序发展党员。3名同志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志递交入党申请书。学校严格按照全面实施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制度的要求,做到程序规范,手续齐全,达到了党员发展规范化的目标。二是开展党建+意识形态,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学校构筑“大思政”格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建立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提升行动计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加强课堂教学阵地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校领导班子坚持定期到教研室及教室听课,及时了解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关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加强团员青年活动阵地建设工作。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真正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内涵。加强宣传平台管理。学校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学习通等学习平台,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

(三)以提升战斗力为目标,强化队伍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严格把握干部选任的动议关、考察关和程序关,健全完善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制度,按照“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突出“干净担当作为”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坚决执行“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为要求的层级管理机制,有效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积极推行提醒、函询和诫勉制度,切实做到抓早抓小。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聘请行业专家组成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保障机制。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校不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修订完善了《南昌市卫生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建立和维护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校与78家医院、企业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省级顶岗实习单位11家、外省顶岗实习单位9家、市级顶岗实习单位29家、县级及其他医院29家,2020年度顶岗实习单位接收学校顶岗实习学生1447人。

 

 4.2 学生实习情况

    完善制度。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制定《南昌市卫生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例会制度》《顶岗实习学生请假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学生住宿管理办法》等,强化实习管理。

 明确任务。每月第二和第四周的周三定期召开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例会,实习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在例会上通报近期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在例会中予以讨论、协商解决;布置下一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等情况,严格考勤,确保安全。

 细化管理。每个实习单位都由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班主任双重管理,制定《实习班主任工作职责》及《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职责。要求实习班主任在各实习单位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小组,小组建立QQ群、微信群等,每周至少要与小组长联系一次,督促小组长严格考勤;定期采取多种形式(电话、短信、微信、QQ等)对每位顶岗实习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解决和处理违规违纪现象。要求负责南昌市区实习单位的实习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须每月到实习单位至少检查一次,负责省内实习单位的须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及时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每年校领导亲自带队进行一次顶岗实习大检查,并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召开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总结会和培训会,总结上年度顶岗实习管理经验,培训下届实习班主任。

 安全实习。实习管理处及教务处对每位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安排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开始前,对所有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及《学生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保证书》,确保每位顶岗实习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认清岗位职责,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对于自联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班主任加强管理,每月至少通话一次,了解其顶岗实习情况,并如实填写《自联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月报表》;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住宿安全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在外租房住宿,需签订《顶岗实习学生租房住宿承诺书》,每月至少一次检查学生住宿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安全。

 掌握动态。顶岗实习学生需每月上交顶岗实习心得体会,定期向实习班主任汇报顶岗实习情况,实习班主任可以借此了解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与心理变化情况。

4.3 “1+X”证书试点情况

2020年度,在校领导领导及全校相关部门支持下,成立了南昌市卫生学校“1+X”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由省推进办授予“失智老年人照护”主牵头院校,并承担相应职责;完成幼儿照护专业及考核站点申报及教师培训并取得考评员资格;取得母婴护理考核站点资格;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各项工作。

      4.4 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积极与江西首家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南昌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单位合作,特别是开展中高职衔接工作。学校与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进行中高职衔接,成为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专业。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沟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推荐合适的毕业生以及推荐适合的招聘形式,帮助用人单位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平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单位的满意度高度评价,满意度高达96%。

 

  5.2社会服务

学校是南昌市卫健委挂牌的南昌市卫生系统培训中心,历年来为省、市各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期基层卫生人才专项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培训。2020年度承接了市卫健委2019年度南昌市基层卫生人才的专项培训工作,此次专项培训共培训卫生专业人才385名,其中护士154名,基层卫生管理人员174名,基层医生57名;承办了市卫健委人口家庭处主管的2020年度南昌市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开展了两期共计164人南昌市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在与市人保局成功合作育婴师培训基础上再次开办高级催乳师培训,圆满完成了40名学员的培训及考核等系列工作。

为不断提高学校教职工专业技术知识,每年对校教职工进行继续医学教育,2020年完成了61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全部验证合格。

学校成立白衣天使志愿服务团,教育发动青年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志愿奉献意识,展现中职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2020年开展志愿服务144次,志愿者参与人数1912余人次 ,志愿服务时长2676小时,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广泛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5.3对口支援

学校选派了3名工作能力强、担当意识强的扶贫小分队,于2019年11月中旬进驻进贤县下埠集乡和塘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在学校的大力帮扶下,贫困村和贫困户都已全面脱贫,单位在贫困村和塘村建立了爱心超市,对贫困户开展了多次三讲一评感恩教育活动。在村里发展了饲养土鸡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贫困户的脱贫质量。还为村里安装了102盏光伏路灯,赞助了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参与平安乡村活动,与电信合资给每户贫困户安装了摄像头。并组织了学校到村送医下乡,党员到村志愿服务和学生到村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了今年脱贫攻坚任务。

5.4服务抗疫

南昌市卫生学校的3名教师志愿者,在抗击疫情期间,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提供了心理援助服务。

作为南昌市人文关怀组的副组长,也是一名心理志愿者的卢涛全程参加了洪都中医院的“安家计划”群活动,这是一个让爱流动的平台、一个让情传递的平台,在这段封闭管理时间里,“安家计划”把前方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家属、医院、社工和人文关怀志愿者连接在一起,前线和自己家属同时在线,这种同向发力、同屏关爱的情感在流动,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人间美好、亲情可贵,组织关爱的巨大力量,人文关怀志愿者确实用心用情在陪伴,传递一种力量,共抗疫情的众志成城的力量;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心理学教师,余琳燕老师积极参与到安义县集中隔离点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联系隔离人员,在全面了解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余老师还为人文关怀组下属5个分组及南昌市十三个片区收集疫情心理服务进展情况,编撰文字材料,汇总疫情心理服务信息,做好了领导的参谋。

万严冰老师,是南昌市卫生学校第三支部的支部副书记,作为省心协和市人文关怀组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也是江西省防疫指挥部心理援助医务人员热线的心理援助咨询师,她经常连线驰援的白衣天使、家属、医院工作人员、医务志愿者和社工,透过视频和真实的言语互动,为他们赋予心理正能量,并且及时解决医护家属生活和工作上的一些困难,让他们在前线安心工作,让后方家属放心。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各项事业支出由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上级部门对我校教育经费的拨付均按时、足额到位。2020年财政补助收入8094.59万元,生均拨款475.1万元,均按时足额落实到位。我校经费一切按预算使用,按规定执行,无违规操作现象。

6.2政策措施

6.2.1落实办学自主权

    学校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自主办学权得到较好地落实,在办学模式上灵活创新,除全日制招收中职和3+2高职学生外,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方面力求多层次办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2020年自考在校生共计1374人,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共计7名在校生。前期与南昌大学、九江学院合作开展的成人教育项目在收尾阶段。

    6.2.2落实教师编制情况

根据上级核定的编制数,按照市人社局的要求,学校今年上报公开招聘计划9人,实际招聘2人,已办理上编手续。学校已办理5名今年退休教师退休手续,2名在职职工去世手续,1名调入教师上编手续。目前,学校教师的编制全部按上级的规定落实到位。

    6.2.3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学校以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为指导思想,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及《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为指南,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质量”为目标,严格按照南昌市编办文件精神设置机构,现学校管理机构建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将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7.特色创新

7.1抗疫路上的“心灵守护者”--记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卢涛先进事迹(见附件1)。

8.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8.1存在的问题

8.1.1学校生均建筑面积较低,周边发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学校发展。

8.1.2产教深度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推进困难,各方利益有待进一步平衡。

8.2改进措施

8.2.1已获得市政府支持,将启动新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8.2.2深化校院合作的“机制建设”,健全集团化办学模式共谋共创的运行培养机制、共享共赢的运行动力机制、共投共建的运行保障机制。

9.其他

在南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发展有望迎来质的飞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昌市卫生学校将华丽转身,更好地为健康江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1

    抗疫路上的“心灵守护者”

——记抗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卢涛先进事迹

庚子鼠年,中华大地遭受了新冠病毒的侵袭,举国上下一场保卫生命健康的无硝烟战役全面打响。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国上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江西南昌,一个身影一直忙碌在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的主战场,她迅速响应,热情投入,利用专业技能,第一时间投入到心理援助、人文关怀志愿服务当中,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抗疫路上的“心灵守护者”,她就是卢涛。

用“心”疫战,先机而为

卢涛,南昌市卫生学校纪委书记,章金媛爱心奉献团党总支书记,中共党员,她因希望工程结缘公益事业30年,她先后荣获南昌市“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 江西省第二届“十大好人”、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致敬人物”、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各级表彰奖励几十项,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电视台、南昌日报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其先进事迹。

那么,在此次抗疫工作中,她又承担着怎样的任务呢?疫情爆发初始,国家卫健委颁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高度重视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学千日,用一时。卢涛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以三个身份投身抗疫战斗:一是E心关爱公益热线第一批志愿者,成为了“国家级”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二是江西省防控指挥部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医护人员热线负责人;三是南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人文关怀组副组长。后面两个头衔可是写进省、市防控指挥部的红头文件里的。卢涛打趣地说,自己做志愿者做到指挥部去了。

当南昌市政府防控疫情指挥部拟成立人文关怀组,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又有心理咨询专业资质的卢涛,顺理成章从一名志愿者成为了人文关怀工作组的副组长。她深知,病毒威胁身体健康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此次疫情防控战不仅是一场“病毒阻击战”,也是一场“心灵保卫战”。在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一大队和二大队700多位心理咨询师迅速集结,成建制转入南昌市人文关怀组,分16个人文关怀工作队,以政府人文关怀志愿者身份开展心理关爱工作。深入各个县区,通过微信、QQ、电话等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医护人员、集中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心理援助和关爱。同时,开展医务人员及自闭症等弱势人群人文关爱服务,利用微信群和热线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全面开展人文关怀工作。通过心理战“疫”快速出击,减轻疫情所致人们的心理困惑和情绪问题,为做好战“疫”工作注入强心剂,在为民众构筑病毒防火墙的同时建构一座“心理长城”,织起一张温暖的“心理防护网”。

病榻在床,帐中指挥

她是组里的“定心丸”。当我们走进卢涛的家,却看见她躺在病榻上,肿胀的左手腕上打着石膏,强忍着骨折后的疼痛,却仍在床上单手敲击键盘,和人文组的成员,对接工作,忙个不停。骨科医生一再交代,务必要放下工作卧床休息;儿子媳妇心疼她,叮嘱她执行医嘱;孙子喃喃地喊着,奶奶你的手痛不痛。可是,她却只是摆摆手说,手骨折而已嘛,不碍事的,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我放心不下。是啊,她总是放心不下。年过半百的她,一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疫情当下,为避免人群聚集,人文关怀诸多工作需要通过网络手段实现互通,忙起来往往黑白连轴转。由于长时间伏案,身体固定一个姿势,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然急性发作,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走路都十分困难的她,却以超乎常人的坚忍和毅力,一边扎着针灸,一边坚持在病床上协调工作、亲自调度、召开会议,指挥市人文关怀组的各项工作。因为有她,全市人文关怀的各项工作得以紧锣密鼓稳步推进;因为有她,政府人文关怀的温暖得以温暖传递;她用心用情,成为了人文关怀志愿者们的坚强后盾。

她是善谋划的“好军师”。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她悉心策划,精心安排,针对新形势,推出新模式。在疫情初期,重点关注隔离点人群、封闭管理人群;疫情中期,重点关注企业复工人群、援鄂医护人员家庭;疫情后期,关注境外返昌人群、援鄂返昌医护人员;助力省二附院支持武汉汉阳区科学有序开展人文关怀工作,人文关怀志愿者入驻武汉汉阳区社区网格微信群,为居民提供专业心理授助和心理关爱服务,帮助居民科学应对疫情期间出现的负面情绪,透通过视频、音频、读书会,与群友们积极互动,传递南昌人民的人文关怀温暖;面对境外输入人员隔离留观情况,及时成立涉外人文关怀小分队,通过擅长外语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外籍人员沟通,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导,在她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温柔至善的服务收获了涉外隔离人员的高度赞许和一致感谢。

她是“不称职”的奶奶。在学校工作的她,原本可以轻轻松松在家拥有难得的寒假,享受膝下承欢,天伦之乐。牙牙学语,刚刚学会走路的孙子,正是需要家人陪伴和照顾的重要阶段。可是,寒假期间,她却主动放弃休息,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然地投身人文关怀志愿服务各项工作中。有时候,忙起来吃住都在办公室,连续很多天不回家是常事。复工开学后,她在做好学校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挤出时间持续做好人文关怀志愿工作。有一次,家里打来电话,猛地才想起当天是孙子周岁的生日,可是,她却“狠心”地错过这重要的一天。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她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她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将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19970078086对外公布,作为全省的医护人员心理援助热线。为能够为一线医护人员及时提供心理关爱,排除欠费干扰,她在公布手机号的当日就立马充好话费一千多元,保持电话通畅,24小时随时随地待命接听,为大家排忧解难、提供帮助。

疫情期间,她不分白昼,不论地点,一盏台灯、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支水笔、一个本子,是她随时随地开展工作的全部。

润物无声,把爱传递

一场疫情打破了喧闹的节日气氛,封城,封村,封路,百城空巷。安静,焦虑,害怕,担忧,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扰乱了人们原本安静的生活。疫情期,面对人们对疫情扩散的恐慌,居家难出的郁闷,社交“断线”的焦躁,还有医学观察、集中隔离者的惊恐,导致心理情绪无法释放,民众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危害。疫情下的人文关怀工作在此时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人文关怀组副组长,她挑起大梁,以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带领这支队伍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发挥专业优势,用心精准服务,有效确保人文关怀有的放矢,达到“不让病患有歧视感、不让医护人员有无力感、不让群众有恐惧感”的良好效果。

在此次疫情战役中,卢涛始终强调“服务”精神,人文关怀志愿者绝不以“专家”、“心理咨询师者”和“权威”的身份出现。人文关怀工作大多以线上工作为主,通过“隔屏”传递社会的“关爱”,运用心理咨询工作的技巧,采取共情、倾听方式陪伴方式,帮助大家缓解一些心理上的压力,降低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强调拉近与受助者的心理距离,构建良好的援助关系。为了充分利用“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使人文关怀的“云服务”落到实处,人文关怀志愿服务与时俱进,通过腾讯、钉钉,甚至学习强国的会议平台等现代化交流手段,随时随地召开线上会议,灵活调度分布在各个县区的分队和小组,并对各个分队人文关怀志愿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跟踪督导。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市人文关怀志愿分队共为二十万多人提供“一对一”心理援助或团辅心理疏导。其中有全市近300个集中隔离点、医学留观点和封闭管理社区五万多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及其家属一万多人、新冠肺炎患者四十人,同时为学校、公安干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一万多,普通大众十二万多人提供人文关怀服务。在此次工作中,我市人文关怀工作得到了各级媒体关注,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60次、省级媒体报道120次、市级媒体报道166次、县区级媒体报道323次、自媒体1811次(微信公众号、美篇等)、浏览量473万次。卢涛本人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学习强国、江西电视台、南昌电视台、南昌日报和南昌电台等各级媒体频频出镜。

数据是冰冷的,数据后面是志愿者们用心用情的付出。卢涛说,我们的目的就是用倾听安抚情绪,用声音传递温暖;通过传达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使之变成一股有温度的力量,通过我们的努力,用心用情陪伴服务对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人文关怀理念,竭尽所能的为疫情下需要帮助的市民们全心服务;润物无声、和风细雨地将爱传递给大家,在群众与社区、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心”桥。卢涛本人获南昌市“三八红旗手”和全省心理援助志愿服务“抗击疫情突出贡献奖”,也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学习强国、江西电视台、南昌电视台、南昌日报和南昌电台等各级媒体频频出镜,为传递政府温度引航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面对疫情,做好人文关怀志愿服务,动员和激扬起民众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强信心、暖民心、聚人心的重要举措。抗击疫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卢涛表示,她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心系大众心理健康,并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心理阻击战,“疫”路高歌,把爱传递。